币圈高看新规下的两法则人必生存
8月25日那天,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手投下了一颗"重磅炸弹"——新版《关于办理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(简称"掩隐罪解释")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金融犯罪的法律从业者,我第一时间仔细研读了这份文件,看完不禁为国内的加密从业者们捏了把汗。
新规究竟动了哪些"奶酪"?
说实话,这份12条的司法解释来得正是时候。现在的犯罪分子越来越精明了,洗钱手段层出不穷,特别是借着虚拟货币这张"高科技"外衣,让很多办案人员头疼不已。
新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把"情节严重"的门槛从10万元提高到了50万元。听起来好像松动了?其实不然。现在不仅要看金额,还要结合具体情节来判定,比如涉案人员是否拒不配合追赃、是否多次作案、是否造成250万元以上损失等等。这就像给犯罪分子设了个"组合关卡",想钻空子更难了。
作为一名处理过不少金融案件的法律人,我特别注意到司法解释中对"主观明知"认定的收紧。现在办案人员不能简单推定嫌疑人"明知",而是要综合考察交易行为、资金来源、账户异常等方方面面。说白了,就是要拿出真凭实据,不能靠"我觉得"。
虚拟货币真的"隐身"不了
虽然司法解释全文没直接提到虚拟货币,但发布会上最高检领导的表态很说明问题。第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三个小年轻在OKEX交易所帮诈骗团伙"洗U"的案子。
案情很简单:2020年9月,三个小伙子在网上联系到诈骗团伙,用自己的银行卡收款,然后在交易所买成USDT转给上家,赚点"手续费"。这种操作在圈内俗称"跑分",现在可好,三个人全被判了掩隐罪,还属于"情节严重"。
这不是孤例。从我接触的案件来看,现在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、传销等黑灰产特别喜欢用USDT洗钱。原因很简单——转账快、跨境容易、还带点"高科技"的迷惑性。但新规一出,这些自以为聪明的操作都要现原形。
加密从业者的"四不"原则
看着一个个案例,我想给还在国内坚守的web3从业者几点掏心窝的建议:
第一,别碰资金通道。什么代买代卖、承兑换汇,这些都是高危操作。我认识一个技术不错的开发者,就因为帮人"换U"赚差价,现在还在吃牢饭。
第二,远离"高收益理财"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那些宣称保本高息的虚拟币理财项目,十个有九个是资金盘。等暴雷了,你不仅血本无归,还可能被当共犯。
第三,做好合规背书。如果是做钱包、链上分析这类技术服务的,一定要在用户协议里写明"禁止用于违法活动",发现可疑交易立即上报。
第四,眼光放长远。国内web3的合规空间越来越小,与其在灰色地带提心吊胆,不如考虑做底层技术研发,或者把业务拓展到香港、新加坡等合规地区。
说到底,新规就像一面照妖镜,会让那些打着区块链幌子的违法犯罪无所遁形。对于真正想做事的web3建设者来说,这反而是个去伪存真的好机会。寒冬总会过去,但前提是,你得活到春天来临的那一刻。
(责任编辑:概述)
-
说实话,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踏入币圈时的懵圈状态。群里老韭菜们聊天跟打哑谜似的,"DEFI"、"合约"、"冷钱包"这些词儿一个接一个往外蹦,看得我直挠头。今天就让我这个吃过亏的老韭菜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帮你避坑入门。一、基础认知:解密"数字黄金"的本质区块链这东西说起来神秘,其实就像小区里的公告栏。每次有人转账,就会在公告栏贴张纸条,所有人都能看见,而且贴上去就撕不下来。比特币就是这么个道理,只不过把... ...[详细]
-
想靠合约交易赚外快?这份8,000 USDT的赚钱大礼包可别错过
最近MGBX搞了个特别有意思的活动,让我这个老交易员都忍不住想试试手。8月14号到19号这六天里,只要你玩合约交易赚到钱,平台就额外给你发奖金,最高能拿到8,000 USDT的奖励,这可比平时交易划算多了!赚钱还有奖励拿?这波羊毛不薅白不薅我仔细研究了下规则,发现这个"合约盈利挑战"真是挺良心的。比如你单笔赚了100 USDT,平台立马送你2 USDT;要是能赚到1000 USDT,直接奖励20 ... ...[详细]
-
加密货币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五:比特币ETF资金大逃亡背后暗藏玄机
最近的加密货币市场简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。今早醒来一看行情,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——比特币(BTC)居然跌破了11.2万美元心理关口,最低探至111,903美元,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。以太坊(ETH)更惨,3400美元防线直接失守,最低跌到3355美元,创下两周新低。就业数据修正引爆市场恐慌说来有趣,这次暴跌的导火索居然是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。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就业从14.4万下修到1.9万,6月更是... ...[详细]
-
这周行情真是够刺激的。大哥币刚创下12.3万美元的历史新高没几天,转眼就跌到了11.19万,以太坊也从3941美元掉到了3300左右。说实话,主流币这点跌幅真不算什么,真正让我心疼的是那些山寨币玩家。我粗略统计了下,4362个山寨币里,即使今天有所反弹,还有63%在继续下跌,前几天的情况就更惨不忍睹了。暴跌背后的多重因素关于这次下跌的原因,圈内众说纷纭。首先,美国为首的数十个国家在8月1日启动新一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今年的稳定币市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。就在我们都习惯了USDT、USDC这些老牌稳定币的时候,Ethena Labs搞出来的USDe就像一匹黑马杀了出来。80亿美元的市值啊朋友们!这种"不用法币背书"的玩法确实很吸引人,特别是现在他们和Aave搞的那个Liquid Leverage质押活动,动辄50%的年化收益,看得我都有点心动了。USDe到底是什么来头?让我用一个生活中的比喻来解释USDe的... ...[详细]
-
十年前,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(FCA)推出了一项大胆的创新——监管沙盒机制。这个听起来颇具童趣的概念,就像一个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意但又不会弄脏客厅的"游戏围栏"。但十年过去了,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尴尬的问题:这场监管创新的"过家家"游戏,是不是玩得太久了?美好愿景与现实落差记得我第一次听说监管沙盒这个概念时,确实眼前一亮。它为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提供了一个"安全空间",让他们在监管者的注视下小规模测试创新... ...[详细]
-
这两天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,让我感触颇深。他抱怨这轮行情与2018-2021年那波疯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,我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很对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这话勾起了我不少回忆。说实话,这轮行情确实让人提不起劲。还记得2020年那会吗?随便一个meme币都能翻个几十倍,DeFi项目更是雨后春笋般涌现。最疯狂的时候,连以太坊这种"蓝筹股"都能从80美元涨到4500美元。现在呢?连个像样的50倍币... ...[详细]
-
作为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越来越多企业的数字资产财库正在把目光从比特币转向以太坊。这不禁让我思考,ETH是否正在上演"后来者居上"的戏码?两大巨头的博弈记得最初企业选择比特币,主要是看中它像"数字黄金"般的价值储存属性。毕竟2100万枚的总量限制摆在那里,这种稀缺性确实令人着迷。但是,最近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始另辟蹊径,他们把ETH视为更好的选择。为什么?因为ETH给了他... ...[详细]
-
就在上周,特朗普政府的一纸政令让整个华尔街炸开了锅。我坐在办公室里盯着这则新闻,手里的咖啡都忘了喝——政府居然允许美国人用401(k)养老金账户投资加密货币?这简直就像是让老奶奶拿着退休金去拉斯维加斯赌博一样疯狂。401(k):美国人的养老命根子记得我刚到美国工作时,HR特意花了一个小时给我讲解401(k)。这可不是普通的储蓄账户,而是美国人退休后的"救命钱"。想象一下:每个月你和公司各往里存钱,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朋友圈里刷屏的加密行业新闻,总让人想起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场景。这不,Stripe刚宣布和Paradigm联手打造Tempo,Circle就迫不及待亮出Arc链的底牌。往前数数,Plasma和Stable这两家专为USDT服务的链也拿到了大笔融资,更别提Securitize、Ondo这些代币化玩家都在暗戳戳谋划自家的区块链。说实话,看着这些金融科技巨头突然集体变身"链改专家",我脑海里浮现的其... ...[详细]